云南天文台在星震学和系外行星相结合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吴涛(共同通讯作者)及其合作者德国马普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姜晨(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通过星震学确定系外行星宿主恒星HD 76920结构参数、重新对系外行星系统HD 76920b进行精确刻画。3月2日,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以“TESS Asteroseismic Analysis of HD 76920: The Giant Star Hosting an Extremely Eccentric Exoplanet”为题在线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新世纪以来,对地外生命的探索以及寻找宜居行星(第二个地球)一直是科学界乃至全人类所关切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与太阳系内行星截然不同的行星系统。因此,开展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可以为探索上述热点问题提供线索。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宿主恒星的结构状态所主导,所以,对宿主恒星基本结构状态的了解及其参数的精确限定是对行星系统进行准确刻画的先决条件。星震学在对恒星内部结构状态的探测以及对恒星基本机构参数的确定方面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确定的恒星基本结构参数几乎是目前最精确的。

  HD 76920b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轨道偏心率(e=0.856)最大的系外行星系统,和太阳系内的2P/Encke彗星以及3200 Phasthon小行星轨道相当。宿主恒星HD 76920是一颗巨星。TESS空间望远镜三年里对其进行了共5次(sectors)观测,第一年进行了3次(sectors 9-11)曝光30分钟的观测、第三年进行了2次(sectors 36-37)曝光10分钟的观测。此项研究由7个独立团队进行了观测数据分析并提取脉动信息,5个团队进行了理论模型模拟。科研人员最终对宿主恒星HD 76920的结构状态以及基本参数进行了精确限定。基于星震学分析结论,该系外行星系统被科研人员重新精确刻画。对行星系统的后续协同演化进行了模拟后,科研人员发现大约100 Myr之后该行星将被宿主恒星所吞噬,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理论模型。

  后续他们计划对更多的宿主恒星有脉动特性的系外行星系统进行星震学分析,为探索行星系统演化以及宜居恒星的搜寻与研究提供线索。

  该工作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等项目支持。

  

  文章链接

 

图一:TESS空间巡天望远镜观测。像元——上图,光变曲线——下图。

 

图二:星震学分析确定的该系统宿主恒星HD 76920的演化状态——在红巨星bump附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