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射电望远镜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电集团39所联合研制的 40米射电望远镜,位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昆明东郊凤凰山),于2005年8月动工兴建,2006年5月投入运行。40米射电望远镜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嫦娥卫星下行的科学数据并参与完成对绕月卫星的精密测轨。

40米射电望远镜是一台转台式卡塞格伦型天线,总重约360吨。天线主反射面直径40米,由464块铝合金实体单块面板和不锈钢网状单块面板构成,中央(直径26米以内部分)由208块实体单块面板构成,周边直径26米至40米部分则由256块网状单块面板构成。正十六边形的天线中心体空间行架结构及辐射梁、环梁构成天线的主反射体背架结构。40米天线馈电采用后馈卡焦方式,焦长为13.2米。直径4.2米的双曲线副反射体由4根与俯仰轴成450 方向对称布局的支撑柱支撑。

40米射电望远镜工作在S/X频段,指向精度30角秒,最大转动速度为1度/秒(方位)和0.5度/秒(俯仰)。

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40米射电望远镜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20010年10月至今,执行嫦娥二号卫星任务。

40米望远镜配备有国际水平的VLBI终端,并已经成功参与EVN(欧洲VLBI网)、CVN(中国VLBI网)和IVS(国际测地网)的联测,取得较好结果,并得到国际VLBI组织的重视。2010年,EVN还特别赠送了我们一套VLBI终端。

40米望远镜位于我国南部,具有观测南方天体的独特地理优势。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展天文观测研究工作。2008年,我们利用VLBI终端开展了脉冲星观测,得到9颗脉冲星的轮廓。2011年起,我们利用专用脉冲星终端进行观测,得到90余颗脉冲星的平均轮廓,已能检测到1mJ的暗弱脉冲星,并已初步建立了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系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