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揭示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演化模式
近期,国际著名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17, ApJ, 846, 78)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袁尊理、王建成等人的研究工作,他们结合更全面的观测数据,充分考虑样本谱指数分布的影响,利用贝叶斯方法计算了活动星系核(AGN)的射电光度函数,发现射电噪AGN的演化遵从由密度演化和光度演化共同主导的混合演化模式,并给出了无量纲化的密度演化和光度演化(图1)。
图1. 无量纲化的密度演化和光度演化(取自原文)
密度演化反映了AGN的数目随红移的变化,而光度演化则描述了AGN的特征光度随红移的变化,二者反映物理上截然不同的两种演化机制,但是传统的射电光度函数模型难以区分密度演化和光度演化对AGN总体演化的具体贡献,即存在所谓的演化简并,而袁尊理等人提出的混合演化模型能自然而然地解除演化简并。
已有的研究发现射电噪AGN表现出光度依赖的演化特性,即低光度源的演化在红移为1左右趋于平缓甚至停止演化,而高光度源的强演化一直持续到红移为3左右。鉴于此观测现象,传统理论认为低光度和高光度的射电噪AGN具有不同的宇宙学演化。袁尊理等人提出低光度和高光度的射电噪AGN遵从同样的混合演化模式,其中低光度源对密度演化更敏感,而高光度源对光度演化更敏感,才造成“光度依赖的演化”的表象。混合演化模型不仅很好地符合观测到的射电光度函数(图2),而且能精确地预言多波段射电计数(图3)。
图2. 混合模型与观测到的射电光度函数对比(取自原文)
图3. 观测到的多波段射电计数与混合演化模型对比(取自原文)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847/1538-4357/aa8463
附件下载: